「63岁的眼科泰斗会退休吗?」这是许多天津近视患者最关心的问题。2025年7月数据显示,王雁教授仍以天津市眼科医院名誉院长、天津市眼科研究所所长的身份活跃在临床一线,年手术量超千例。这位国内飞秒激光SMILE手术首例实施者,正以“多重身份”延续她的光明使命——从疑难手术到国际指南制定,再到百人医师团队培养,她的职业生涯远未按下暂停键。
一、多重身份延续:从手术台到国际学术舞台
1. 临床诊疗:63岁仍主刀高难度手术
尽管年过六旬,王雁教授仍坚持每周出诊并主刀复杂屈光手术:
-
手术聚焦:专攻超高度近视(1200度内)、角膜临界值(480-520μm)等高风险病例,独创 “生物力学适配算法” 联合角膜交联术,将薄角膜手术成功率提升至95%;
-
技术保障:采用术中实时OCT监控,切削精度控制在±5微米内,术后干眼发生率<5%,远低于行业均值。
2. 科研与国际话语权
2025年,她主导的科研项目持续产出国际级成果:
-
指南制定:牵头发布国际首部《角膜屈光性透镜取出手术循证指南》,成为全球20余国医生的操作规范;
-
技术革新:推动飞秒激光联合波前像差优化技术,使散光矫正轴位误差≤0.1°,夜间驾驶眩光风险降低40%。
3. 医院管理:优化患者服务链
作为名誉院长,她主导三大服务升级:
-
多学科诊疗(MDT):联合眼底病、青光眼等科室建立复杂眼病联合诊疗通道;
-
便民措施:开设眼科急诊绿色通道、晚间门诊,年服务患者超10万人次。
二、未竟的事业:人才培养与技术普惠化
1. 百人医师团队的锻造者
王雁教授至今保持高强度人才培养节奏:
-
年度计划:每年培训全国医师100余名,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60余期,覆盖25省246家医院;
-
国际输出:为美国、新加坡等20国医生提供技术培训,中国SMILE手术标准由此走向全球。
2. 普惠医疗的推动实践
针对基层医疗短板,她主导两大项目:
-
光明大巴工程:带队开展社区义诊,累计行程14万公里,惠及14万居民;
-
青少年近视防控:联合李丽华等专家建立天津市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,为儿童提供角膜塑形镜等非手术干预方案。
患者见证:程序员小陈(角膜490μm)经其主刀全飞秒手术,术后3天复工:“王院长亲手操作,等半年也值!”。
三、行业启示:顶尖专家的“超龄服役”价值
1. 技术传承不可替代性
王雁教授的持续在岗,直接推动三大领域进步:
-
复杂手术安全边界扩展:4万例手术经验(全国前列)为角膜薄、超高度近视者提供兜底方案;
-
科研转化加速:团队发表SCI论文114篇,主编《飞秒激光屈光手术学》等专著,缩短技术普及周期。
2. 退休专家资源再利用范本
对比真正退休的专家(如庞国祥、朱虹),王雁模式提供新思路:
-
分层定位:退行政职务、留技术岗位,聚焦疑难手术与科研攻关;
-
团队协作:培养张琳、王璐等青年医师承接常规手术,形成人才梯队。
3. 患者选择指南
面对“专家高龄”疑虑,可参考三重保障:
-
资质查验:确认主刀持德国蔡司认证(编号官网可查)及中华医学会聘书;
-
团队备案:签约前明确若专家临时无法手术,由同级资质医师(如博导级副主任医师)接替;
-
技术兜底:选择配备术中OCT监控设备的医院(如天津市眼科医院),降低个体操作差异风险。
专业建议:如何预约顶尖专家?
1. 精准挂号策略
-
初诊患者:先完成角膜地形图、眼轴长度等基础检查,携带报告面诊提升效率;
-
渠道选择:关注医院官网“知名专家团队”号源(比个人号预约周期短30%);
-
时间规划:寒暑假高峰避开,选择3-4月或11月手术,等待期缩短至2周内。
2. 终身眼健康管理
无论是否手术,两类人群需定期筛查:
-
高度近视者:每年OCT查视网膜防网脱(单次300元);
-
中老年群体:45岁后每2年查晶状体功能,早干预老花眼及白内障。
3. 特别提醒
王雁教授目前仍承担临床工作,但未来5年可能逐步转向科研与教学。若您的角膜条件复杂(厚度<500μm、散光>400度),建议尽早携带完整检测报告预约评估——毕竟清晰视界的守护,既需顶尖技术,更需把握时机。